首页 资讯 正文

随笔|我在现场看“苏超”

体育正文 151 0

随笔|我在现场看“苏超”

随笔|我在现场看“苏超”

6月15日下午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简称“苏超”)徐州主场对镇江的比赛(bǐsài)结束后,我站(zhàn)在接驳的大巴车(dàbāchē)里,问坐在旁边的一对老年夫妇:“你们的球票是怎么买到的?” 他们说是孩子帮忙从(cóng)网上“抢”到的。夫妇俩都戴着红色太阳帽,穿着红色T恤(Txù),上面印着徐州市某球迷协会的黄色大字。 我又一次感觉到,这种场景(chǎngjǐng)已经多年未见了。 比赛从下午(xiàwǔ)4点开始,由于去奥体中心的交通很拥挤,大约下午3:50左右,我才从奥体中心南大门下车。紫金路(lù)两边,停满了接驳的定制公交(gōngjiāo)。场内传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,我知道(zhīdào)入场仪式结束,比赛开始了。 检票员打开了进入体育场的各个闸门,我和朋友出示电子票后,从南区23号(hào)小铁门入场(rùchǎng)。此时比赛已进行了十多分钟,场内几乎座无虚席。我看二层看台最后一排还有座位(zuòwèi),赶紧沿台阶走过去。 不一会儿,大屏幕打出了(le)观赛(guānsài)人数:30823人。再次打破了“苏超”单场观众人数。 此时最高气温(qìwēn)33摄氏度,场内估计有38摄氏度左右。 我们坐在东边的(de)(de)看台上,没遮没拦,当头西晒。阳光照在裸露的皮肤上,火辣辣的,有一种灼烧感,这是三伏天才(cái)有的体验。我戴着墨镜和遮阳帽,才勉强看得清场上的赛况。 举目四望,看台上挤满了热情的球迷,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戴着各式太阳帽,尤以红色居多。有的方阵统一(tǒngyī)穿着红色主队(zhǔduì)T恤,戴红色帽,胸前挂着喇叭与口哨,手执两根塑料棒(bàng),啪啪的击打声此起彼伏(cǐqǐbǐfú)。 邻座是一位年轻女子,戴着太阳帽的同时打着太阳伞,身着红色(hóngsè)主队T恤。我问她,T恤衫(Txùshān)是送的吗?她说是自己买的。 中场休息(xiūxī)时,天气太热了,很多人去买冷饮和雪糕。有一种用纸盒包装的名为“食味徐州”的文创雪糕很抢手(qiǎngshǒu),很快就售罄,加冰块(bīngkuài)的可乐同样广受青睐。 上半场两队踢得很有耐心,力争不(bù)失球。到了下半场,主队加快(jiākuài)进攻节奏,攻势如潮,客队的守门员高接低挡,成了全场最繁忙的人。 双方都有(yǒu)球员出现抽筋现象,客队(kèduì)守门员出现了两次,队医不得不入场治疗。 场上比赛渐入佳境,看台上的(de)球迷也进入亢奋状态。西面看台一个区域的观众突然站起来挥动(huīdòng)手臂,相邻区域如多米诺骨牌般接力,一道环形波浪(làng)以极快的速度绕场一周,这就是所谓的“人浪”。在为(wèi)主队加油的同时,观众也不忘为客队助威。 转折点出现在伤停补时第3分钟,主队12号(hào)球员攻入制胜一球,奥体中心沸腾了(le),大家都起立欢呼,所有人(suǒyǒurén)都处于激动亢奋的状态。比赛结束后,全场高歌《歌唱祖国》。 我(wǒ)的学生担任(dānrèn)志愿者,她告诉我,场外(chǎngwài)还有大量无票的观众,他们通过两个大屏幕了解实时动态,有一个球迷甚至坐飞机从西安来徐州观赛。后来我得知,观战的省外球迷高达6902人。 回过头来想,我关注“苏超”比赛,完全(wánquán)出于偶然。 5月31日,我正在山东旅行,朋友(péngyǒu)发信息说,在奥体中心(àotǐzhōngxīn)举行的一场“苏超”联赛中,徐州主场胜了连云港,现场(xiànchǎng)涌入22198名球迷,创下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现场观赛人数新纪录,问我看了没有。 在我居住(jūzhù)的(de)城市打破业余比赛(bǐsài)的观赛纪录,我一时来了兴趣,翻看朋友圈,发现很多师友、学生都在转发比赛图片或者视频,年轻人占多数的微信(wēixìn)群里,居然有六七个人在比赛现场。全民体育的美好时光真的要来了! 我小时候(xiǎoshíhòu)住在农村,每个生产大队都(dōu)有篮球队,农闲时举行比赛。比赛就在公社小学的操场上举行,操场是泥地,用碾子压实、压平就成(chéng),篮板是木匠手工打造的,也没有篮网,能投篮就行。每到比赛日,周围(zhōuwéi)许多农民(nóngmín)都去观赛,场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,连小商贩都闻声而动。 我家就在小学旁边,所以常去观看,我后来爱上体育锻炼,可能(kěnéng)是那时(nàshí)结下的因缘。 各公社之间也有篮球比赛(bǐsài),成绩优异的还可以去县城的灯光球场(qiúchǎng)打比赛。那里有水泥球场,有专业的篮球架,还有用条石、砖头、水泥等搭建的阶梯状(jiētīzhuàng)观众席。据悉,参赛队员没有奖金,拉拉队队员连水都没人提供,只有到县城参加比赛的队员才能领到运动(yùndòng)装备,奖品不过是(shì)搪瓷茶缸与(yǔ)洗脸毛巾。但大家都喜爱体育运动,也爱看比赛,享受的是体育带来的纯粹的快乐。 后来,乡村的(de)(de)比赛逐渐消失。但乡村小学(兼办初中)的教职工还是经常举行(jǔxíng)篮球比赛,我经常去观看,既是观众,也是称职的拉拉队员。 前几年,我发现身边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少。鼓励孩子们动起来,带动他们(tāmen)多参与体育运动(tǐyùyùndòng),也是学校和家长的期望和目标。 其实,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的爆火不在于水平有多高,而在于回归了(le)纯粹的体育(tǐyù),因而群众(qúnzhòng)参与度空前高涨,各种创意文案与幽默段子喷涌而出,既让人们享受了快乐,还带动了旅游,拉动了内需,多好! (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、徐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(fùhuìzhǎng))
随笔|我在现场看“苏超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